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畢業生論文集-視覺藝術教育組
藝術創意產業學系
碩士班-視覺藝術教育組
畢業生論文集
NO |
畢業 學年度 |
姓名 |
指導教授 |
論文題目 |
1 |
108 |
徐立棻 |
陳怡方 |
社會運動的當代策展研究:以原轉小教室為例 |
2 |
108 |
呂麗寧 |
李崗 |
美感取向之生活課程設計:以色彩、 質感為例 |
3 |
108 |
李逸琪 |
萬煜瑤 |
高工學校實習科目結合美感構面之應用研究:以花蓮高工製圖科為例 |
4 |
107 |
吳昀庭 |
林昭宏 |
策展參與者與內容行銷策略之探討-以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為例 |
5 |
107 |
彭湘 |
余慧君 |
電影策展: 臺灣影展的策展意識與策展實踐 榮獲第六屆博碩士優良學位論文獎--藝術類碩士論文佳作獎 |
6 |
107 |
李瑞華 |
萬煜瑤 |
儒家美學視域之美感經驗初探:以《祭姪文稿》書法為例 |
7 |
107 |
張伊婷 |
陳怡方 |
社區中博物館的藝術實踐:以李梅樹紀念館為例 |
8 |
107 |
陳垚睿 |
羅美蘭 |
青少年自我認同繪本創作研究《我是一隻狐狸》 |
9 |
107 |
黃冠中 |
萬煜瑤 |
體制中的設計教育:以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分析為例 |
10 |
106 |
蔡家軒 |
林淑雅 |
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城市-城市意象金工敘事創作 |
11 |
106 |
郭晉禎 |
萬煜瑤 |
美感體驗及美感生活方案之建構實踐 |
12 |
106 |
葉蓁 |
陳怡方 |
玉石因材施藝的研究-以東玉飾品的設計為例 |
13 |
106 |
羅予妍 |
羅美蘭 |
視覺藝術教育雲端協作:學位論文撰寫之研究 |
14 |
106 |
高若熙 |
萬煜瑤 |
美感取向之創意幾何課程設計 |
15 |
106 |
汪思廷 |
陳怡方 |
都市藝文節慶的公共性、藝術與地方三者之間的關係-以「街大歡囍社區藝術節」與「大稻埕國際藝術節」為例 |
16 |
106 |
張意佳 |
羅美蘭 |
融合。互動。創新:雲端書藝合作學習之研究 |
17 |
106 |
林擇楷 |
萬煜瑤 |
布料印花圖樣設計之視覺分析:以芬蘭印花品牌Marimekko為例 |
18 |
105 |
周啟弘 |
林昭宏 |
留白視覺形式認知之研究—以平面廣告設計為例 |
19 |
105 |
黃虹霖 |
羅美蘭 |
永不落幕的藝術展演:「尋覓失落的文化驛站」電子書 |
20 |
105 |
吳佩佩 |
王昱心 |
花蓮民營藝文空間發展探究:以阿之寶、時光1939、Wata為例 |
21 |
105 |
陳雅欽 |
顧瑜君 |
有溫度的社區藝術活動之實踐與反思─以豐田五味屋為例 榮獲第四屆博碩士優良學位論文獎--藝術與其他類碩士論文優良獎 |
22 |
105 |
劉巧柔 |
林淑雅 |
花東意象應用於飾品開發 —作品分析與創作實踐 |
23 |
105 |
謝運萱 |
陳怡方 |
好萊塢電影音樂中的異國風情-以約翰‧威廉斯的兩部電影為例 |
24 |
105 |
郭榕庭 |
陳怡方 |
空間、文化與人:花蓮市老屋的友善再利用與生活美學 |
25 |
105 |
楊境修 |
余慧君 |
使徒樣式- 楊境修數位肖像攝影創作論述 |
26 |
105 |
黃國賢 |
黃琡雅 |
兒童戲劇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― 以花蓮縣原住民部落國小為例 |
27 |
104 |
彭川耘 |
余慧君 |
讓心回家--人格九型的繪畫與對話之旅 |
28 |
104 |
徐旻琪 |
萬煜瑤 |
青春圖像:多元藝術媒介與情感表達之創作觀察研究 |
29 |
104 |
高敏娟 |
秦嘉嫄 |
「跟著泡泡去旅行」-運用戲劇教育技巧提昇國小生活課程學習表現之研究 |
30 |
104 |
李姿儀 |
萬煜瑤 |
圖紋裝飾應用於陶瓷創作之實踐 與體驗方案 |
31 |
104 |
林盈君 |
顧瑜君 |
當我們同在藝起:一位偏鄉國中藝術與人文鐘點代課教師的自我敘說之研究 |
32 |
104 |
余家萱 |
邱淑宜 |
新北市三峽藍染節對地方文化發展影響之研究 |
33 |
104 |
潘雅玲 |
萬煜瑤 |
聽覺影像融入多元感官欣賞課程:以舒曼第15號作品兒時情景為例 |
34 |
104 |
許家翔 |
秦嘉嫄 |
窗、光影、城市生活意象 攝影創作與研究 |
35 |
104 |
吳慧吟 |
秦嘉嫄 |
教習劇場引發國小學生議題省思能力之研究 |
36 |
104 |
林思慧 |
余慧君 |
愛特思「ATDSE」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應用 |